欢迎大家关注简史笔记国睿信配,诚挚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您的建议和支持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。
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杨尚奎和水静夫妇的故事,以及他们与陈丕显之间深厚的友情国睿信配。
杨尚奎和水静两人性格温和,生活中结交了不少朋友,其中最为深厚的友谊之一便是与陈丕显的关系。在江西工作期间,三人有着很多共同的回忆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那些珍贵的合影。
水静家中保存了许多夫妻俩和朋友们的合影照片,而其中最为悠久的一张,便是杨尚奎和陈丕显的合照。这张照片拍摄于二十世纪60年代,年轻的两人神采飞扬,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展开剩余81%这张照片背后,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。1960年,水静、杨尚奎和陈丕显三人恰巧在北京相遇,便决定一起去参观中国军事博物馆。闲来无事,三人边走边聊,漫步在博物馆内。忽然,杨尚奎停下脚步,从怀里拿出眼镜,专心地盯着一张老照片看。
水静看到丈夫突然专注起来,忍不住凑过去一探究竟。原来,杨尚奎在看的一张老照片,是他和陈丕显的合影。看到这张照片,杨尚奎兴奋地招呼陈丕显:“阿丕,快过来!”这是杨尚奎和水静对陈丕显的亲切称呼,源自两人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,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。
陈丕显走过来一看,笑了笑,立刻回忆起这张照片的来历。他告诉杨尚奎和水静,这张照片正是他当年送给杨尚奎的。原来,陈丕显在军事博物馆征集文物时,特意提供了这张照片,还专门洗了出来送给了杨尚奎夫妇。杨尚奎听后有些不好意思,原来那张珍贵的合影,他早已找不到了,于是大家一阵轻松的笑声。
继续参观时,三人又看到了更多的历史照片。解说员告诉他们,这些照片曾是敌伪档案中的一部分,意味着这些照片里的人物曾经被敌人时刻盯着,随时准备捕捉他们的行踪。此时,三人对视一眼,心中都感到一种沉重。
随后,水静向博物馆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,想要将一些照片冲洗出来作为纪念。工作人员很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国睿信配,并将照片冲洗后送到了他们手中。看到那些照片,水静惊讶地发现其中有些是自己未曾见过的合影,于是好奇地问丈夫:“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?”杨尚奎回忆起那些年的岁月,笑着说,这些照片拍摄于1938年,正值游击队下山时。那时,杨尚奎和陈丕显在新四军的安排下相遇,分开时,两人便合影留念。
水静好奇地问:“你和阿丕怎么只有你们俩的合影?”杨尚奎笑了笑,回忆道,可能当时和其他同志们也有合影,但与陈丕显的关系特别,所以这张合影才更为珍贵。杨尚奎继续回忆起与陈丕显并肩作战的岁月——长征时期,他像哥哥一样照顾年纪轻的陈丕显,无论吃的还是住的,都尽量先照顾到他,寒冬腊月里,两人共用一床被子,熬过了无数个漫长的夜晚。
这些艰难岁月中的相互扶持与帮助,成就了他们之间无法言表的深厚友情。即便时间过去,岁月变迁,这段情谊依然历久弥新。
后来,陈丕显成为上海市委书记,也时常邀请杨尚奎和水静到上海做客。某天,陈丕显带着他们游览吴淞口,讲述上海的历史,尤其是解放上海的战役,三人聊得非常愉快。
几天后,杨尚奎和水静的女儿也来到了上海,得知爸爸妈妈去游览了江水,便撒娇想要一起去。水静本想拒绝,但陈丕显却表示:“星期天去吧,反正我休息。”于是,周末,三人和小女儿一同坐船游览,孩子在船上兴高采烈,和陈丕显亲密互动,感恩之情溢于言表。
临别时,小女儿亲了亲陈丕显的脸蛋,感谢他:“谢谢陈叔叔!”陈丕显笑着回答:“有你这一亲,叔叔下次摘月亮给你。”这一刻,所有人都笑了,温暖与关爱弥漫在空气中。
陈丕显与杨尚奎、水静的友情如同陈年美酒,愈加醇厚。无论时光如何流逝,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永远不会改变。而陈丕显对水静的关心,也一直没有断过。每次来江西视察工作,陈丕显都会去看望水静,关心她的身体和生活。水静也深受感动,她常常觉得,拥有这样的朋友,足矣。
友情,无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